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纸白银 当前价格
今开
最高
昨收
最低

日资与李嘉诚同时退出中国,内幕存疑云

0
回复
12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0 2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资与李嘉诚同时退出中国,内幕存疑云
文/凯哥解盘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投资交流微信kgjp811
        近期,撤资似乎成了大家都在谈论的话题。不管是日本访华团撤资,还是李嘉诚撤资,都让大家感到十分讶异。那么他们撤资是巧合还是其他,不禁令人猜测怀疑。那我们来看看两位“大头 ”撤资原由。


李嘉诚内地撤资真正内幕
       近期,内地很多新开楼盘都出现打折出售的现象,甚至北京部分楼盘都出现降价,二手房销量更是颓势尽显,联想到4月初李嘉诚家族刚刚抛售了北京盈科中心资产,李嘉诚的“抛售论”再次升温,人们不禁惊叹:面对内地楼市降价的,李嘉诚再次成功避险,李嘉诚真正的过人之处又究竟在哪儿?“撤资”之后的李嘉诚又该如何演绎他传奇的商业帝国?
       1981年,李嘉诚成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年,包玉刚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击败怡和系成功收购九龙仓集团,1985年,李嘉诚受沈弼邀请进入汇丰银行董事局,正式成为庞大的英资体系中的一员。李嘉诚与汇丰银行的紧密关系也由此形成!更为他日后不断壮大他在香港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在港英政府时代,汇丰银行董事长作为香港的实际统治者,控制着整个香港的经济!
       统帅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李嘉诚正在加速推进业务转型。其一方面在欧美收购基础设施企业,另一方面却在香港和中国大陆抛售资产。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投资家,李嘉诚在创业型企业投资和慈善活动方面备受尊敬,同时其也被视为是香港社会贫富差距象征性人物。在面临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的背景下,李嘉诚王国将何去何从?
83dba8291c53a1080c0265a3868f31a1.jpeg

日本对华投资下降
       日本从后发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过程中,通过向东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形成了所谓“雁阵模式”的亚洲产业链结构,中国也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到了亚洲分工体系。该模式以欧美市场为导向,以日本制造业技术优势为基础,是一种特殊时期形成的、不稳定的结构体系。中国等国家通过产业升级逐渐缩短了产业差距,使该结构日趋扁平化。
       反观日本,技术领先优势不再,曾经引以为豪的白色家电产业集体没落。日本企业界“自病不察”,再加上安倍奉行“亲美远华”路线,对华投资一路下滑。商务部统计,2015年日本对华投资减少25.2%,2014年减少38.8%,投资降至2012年顶峰期的一半以下。同期,欧美及韩国资本对华投资则呈大幅上升态势。显然在所不擅长的新兴产业领域,日企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体现出一种民族性的“战略误判”。
       日本对华投资急剧下降,是日本要求中国设立接访窗口,处理日资撤出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最根本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内经济发展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困境,全球贸易量出现了下降,发达国家依据“通胀派”理论搞的量宽实际上阻碍了经济再生,各国不得不回到更为艰难、务实的结构性改革上。
e9ca857f656896fd83e6be0d45677e2f.jpeg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虽然中国国际地位还在不断上升,国际地位愈发重要。但是在恶劣环境下的结构调整,中国更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不唯GDP论,政策制定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为出发点,避免为了拉动GDP而大搞刺激;二是踏踏实实发展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避免金融资本独大,避免金融化的房地产经济损坏经济基础,避免互联网“赔本挣吆喝”的倾销模式损害商业环境;三是如国际政治学者时殷弘教授所讲,将重要战略任务放在国内改革,避免“多线战斗”,避免“战略透资”。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一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且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与商业用途,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内容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第一纸白银分析网网站赞同或者否定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QQ:25851199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广西天游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桂ICP备2020009678号